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大班优秀科学教案7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7篇

笔墨馆 人气:3.03W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优秀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7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也指的是物理中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aaa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教学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教学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城市交通中现代的桥:立交桥、天桥,了解它们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合作并采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交桥模型。

3、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立交桥”欣赏。

2、故事图片“马路上面的桥:天桥”、“交叉的桥:立交桥”

3、积木,各类废旧纸盒、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交叉的桥”,引出活动,了解立交桥给人类交通带来的便利:

提问:狗熊司机为什么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欣赏立交桥,进一步了解立交桥。

(1)幼儿小组交流:

提问:你见过立交桥吗?在哪里见过的,是什么样的?

(2)欣赏课件

教师引导幼儿主要从造型上欣赏。

你喜欢立交桥吗?为什么?(教案来源:) 你喜欢晚上的立交桥还是白天的立交桥,为什么?

3、教师介绍天桥。

故事“马路上面的桥”。

4、幼儿分组讨论合作制作立交桥或天桥。

(1)介绍材料。

(2)小组讨论,并把打算和想法介绍听。

(3)幼儿分组制作。

5、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5

背景设计:

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件具有世界性的事件不仅全国人民都关注、兴奋,就连我班的孩子一提起这件事都非常的高兴。许多幼儿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纷纷表示要向杨利伟叔叔他们学习,做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也有小朋友表示长大后想登上月球看看上面到底有什么……虽然这事情已成为往事,但我班幼儿的交谈内容还是不离开这一话题进行,他们还带来了各种图书、碟片、报纸,互相阅读和交流。我想:幼儿的兴趣不能简单地让它停留在口头上,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去感受、去想象、去创造,使幼儿的经验得以提升。

大班幼儿求知欲望强,他们好问好学,对数学知识也较感兴趣,积极尝试做一些计算练习,为跨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我们知道数学活动有时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如果只满足于让幼儿学会加减练习、编一些应用题,内容显得过于狭窄单一,很难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在剖析《黑夜密语》这一大主题的精神要领下,预设了这个活动,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满足他们探索太空的若干需求。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虚拟游戏中的问题。

2、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写有6—10数字的星星五颗,制定成贴绒磁性教具。

2、模拟的大张登月轨道图,在轨道的九个点上写数字10。幼儿每人一张相同的小图、笔。

3、幼儿每人1—10的数卡一套,彩色"通行证"一、手指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手指变数字游戏。

儿歌:食指中指并并,做把剪刀剪剪,我是手指魔术师。变、变、变个……。

二、给星星打电话。

1、出示图片。提问:这几位叔叔,你们认识吗?(杨利伟,翟志刚等)

2、大家都想上月球,我们闭上眼睛,祈祷星星帮忙。

3、出现星星图片,揭示上月球的要求。

要求: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电话。(出示五颗星星)每颗星星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是几号星星。我们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其中一颗星星上的数字一样大,就算拨通这颗星星的电话。

4、幼儿解密码,第一次操作。

幼儿拿出卡片摆一摆。

师:你拿出是x和x,拨通的是x号星星的电话。幼:我拿出的是4和5,拨通了9号星星的电话。幼:3和2,可以拨通5号星星的电话。

……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练习6—10的分合。

5、破译了星星的号码,接通星星的电话。

提出要求:上月球要进入轨道,进入轨道必须先解开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10,密码解开了,到老师那儿领取通行证,就能登上月球。

三、解密码上月球

1、带领幼儿观察轨道图。

2、幼儿玩拍手游戏(复习10的分成)、

3、幼儿解密码,第二次操作。

幼儿在小图上的方框内写出10的各种组合数字。

4、检查密码,领取通行证。

5、幼儿登上轨道,虚拟上月球。

活动延伸:

听音乐,幼儿做各种动作,模拟宇航员在月球的探索的情景。

自我评析执教了科学活动《上月球》这个活动中,在活动中我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现状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让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虚拟游戏中的问题,使得数学活动更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的欢迎。活动中,我以登上月球为线索,把充满奥秘的太空知识用图片的形式简单的展示在幼儿的面前,促进了幼儿的感官探索;把简单划一的数字分合式穿插在虚拟游戏中,既巩固了幼儿数学经验,又满足了幼儿上月球的探索欲望,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对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活动中,幼儿认真地追随环节要求的变化,一次次大胆地阐述自己对分合知识的理解,探究的欲望无处不在。"通行证"的发放使得幼儿的操作结果被得到认可,虽然有些小朋友做错或者重复了,但老师给予的订正机会让他们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求知欲望,使他们有成功和被重视的感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幼儿之间的互相检查既提高了幼儿的数学经验,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又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力的有趣现象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通过实验了解小胶囊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现象。

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能理解钢珠在小胶囊里翻跟头的原因。

注意事项

胶囊和钢珠的安全性。

活动准备

胶囊、绿豆、钢珠、螺丝钉、纸滑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讲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杂技团里有一个会表演的小胶囊。有一天,杂技团团长要求小胶囊出一个新节目,要表演从滑梯上翻着跟头下来。这可难住了小胶囊,它不停地练习,小朋友们帮它看一看。(示范小胶囊从滑梯上滑下来)这是翻跟头吗?在它着急的时候,杂技团团长跟它说:“你肚子里是空的,怎么能翻跟头呢,”你要放进东西去试一试。小胶囊想:我要在里面装什么才能翻跟头呢?小朋友,你们帮它想一想吧。

师:你觉得小胶囊里放什么可以让它翻跟头呢?为什么?

二、活动实施:

1、幼儿认识材料。

师:我们取出的都有什么?这三个材料哪儿不一样?放在手里掂一掂,在盘子里滚动一下看看。

:这三个材料形状不一样、重量不一样、滚起来也不一样。

2、幼儿进行猜想。

师:你觉得这三样东西哪个放进胶囊里哪个能让小胶囊翻跟头呢?

3、幼儿进行实验。

师:小胶囊里面放什么材料可以让它翻跟头?另外两个材料可以让小胶囊放跟头吗?

4、幼儿记录实验发现。

5、幼儿进行实验分享。

师:为什么钢珠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它和另外两个材料有什么不一样?

三、活动:

教师进行经验:通过让小胶囊翻跟头我们知道了:圆的、重的东西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长的、轻的不可以。我们下来可以再试试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

活动

幼儿能说出小胶囊在斜面上翻跟头是因为钢珠在里面滚动的原因,并说出钢珠与两外两个材料的不同。

活动延伸

寻找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的材料,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游戏活动是超市游戏,根据这个超市游戏设计了让孩子利用观看情景表演学习编应用题,有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让孩子学习多用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流,让孩子知道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

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

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

(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

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

(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

(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

(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五、探索发现

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

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

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六、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TAG标签:#科学教案 #大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