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文学意境的特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文学意境的特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笔墨馆 人气:2.4W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谛。

4、 掌握学术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艺术特征、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

1、 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 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想象,真正步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充分领略已经之美。

课前预习要求:查找课文中意境、意象等文学术语的含义,理解文章中引用的文学评论性的文字,理解文中相关诗歌。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导入:在高中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给你一首诗或几句诗,问你在诗歌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比如同样是王维的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两首诗所表达得已经有怎样的差别呢?(雄浑苍凉与清冷孤寂)

提问:那么何为意境呢?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意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举例王维的两首诗中的诗句的意境。)

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指“情”与“景”的结晶。

如何更好地了解意境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情思、意象、语言是诗的三要素。意象是连接情思和语言的纽带。诗中所描绘的寄寓情思的艺术形象,只是意象。刘禹锡说过“境生于象外”可谓一语中的,他所指的是意境是弥漫于意象之外的一种空灵融彻的诗意空间。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如果说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意象=物象乘以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练习:指出下列诗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寒蝉凄切》)伤别情怀

2、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快乐生活  

3、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清幽绝俗

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章中作者是怎样清晰地说明意境的特征的呢?

意境的主要特征

表现特征--情景交融 景中藏情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中见景式

《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游园不值》

审美特征--韵味无穷

《忆秦娥》

教师给出几首诗请同学们试举例分析意境主要特征。

(景中藏情式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情中见景式:陆游的《示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情景并茂式《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虚实相生:“红杏枝头春意闹。” 韵味无穷: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教师介绍并解释课文中引用的古人的评论,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

提问:在了解了诗歌的特征之后同学们在品味诗歌意境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角度:情景、虚实、韵味。情景角度:比如说陈子昂的诗歌,先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然后分析写实个蕴藏着的意境特点。接着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最后是总结性的议论。虚实角度:《游园不值》先是按句面意思逐句描写诗中所写的实景;然后写出由实境开拓的第一层审美想象空间(推测与联想);接着分析实境开拓的第二层审美想象空间(哲理性的思考)。

寻找文中提及有关情的词语获此组及相关的赏析评价时常用的一些词语或词组。(情景交融、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深意浓、情态毕现、情韵,一切景语皆情语,直抒胸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讨论:一、学会品位诗歌意境有怎样的好处呢?

(可以请同学们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

二、作者是怎样做到使他的评析让我们信服的呢?

          1、紧扣文章的主题,融入自己深刻体验感悟。

2 、联想力、想象力丰富。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解释诗中的事物,把无生命无生气的东西看成由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这就是移情作用。作者让我们感到了无穷的意味。

作业: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寻找能够体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的文章或诗歌,试举一例分析一下。

                                                

尹雪静        

2006. 2.12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 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TAG标签:#教师 #教案 #教学 #文学 #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