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敬业与乐业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敬业与乐业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笔墨馆 人气:4.56K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

  2、“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自己理想,长大后想做什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佳境界是以此为乐,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的演讲《敬业与乐业》,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简介作者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其著作涉及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遗《饮冰室合集》,1000余万字。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讲了哪了几个问题?

2、同桌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1、“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提出本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 (2~8段):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读文章

1、学习第一部分:

生默读思考:演讲词开头交待题目来源的目的是什么?哪句话揭示论述中心?

明确: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也便于揭示论述要点。

2、学习第二部分:

⑴ 文章论述了三个问题,生速读文后,找出每个问题段落。

  2~5“有业”

  6~7“敬业”

  8“乐业” 

 ⑵ 在“有业”这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⑶ 段论无业害处,先引用孔子的言论,然后评论,引用论证,从反面论证;

⑷ 段说明有业的重要,引用百丈禅师的事例,摆事实,正面论证;

 ⑸ 在3、4段基础上,自然 得出结论,1句是过渡句

3、总结这部分分析所用的方法:

 从论证思路、中心句、重点句、论据、论证方法去分析。

4、学生阅读6、7段,从以上几方面来分析“敬业”,不理解处提出来。

交流:这部分先用朱子的话解释“敬”字含义,又论述了“为什么该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道理)  举例论证

论据: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论述。

小结: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并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

五、布置作业

 写写本课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乐业”部分:

⑴ 学生阅读、思考:

论证思路及方法:

明确:先反驳“做工好苦”,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

⑵ 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两个例子,学生可举身边的例子,也可举电视、报刊中的事例。

2、学习第三部分:

齐读,理解内容,勉励大家“敬业、爱业”。

二、品读文章

1、默读文章,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学生举例:

 如“独独”“扯直耳朵来听”“淘神费力”……

2、文中设问句的使用:学生找出并勾画。

 如:“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为什么该敬呢?”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体会作用:提炼出分论点,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三、探究活动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2、全班交流: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3、讨论练习四,以辩论的形式。

4、学了本文,我们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四、积累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及类型,书写要规范。

五、小结

文化巨人梁启超以他丰厚的文化积累,为我们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从中有所收获,相信对我们的一生是受用无穷的。

六、作业

 课外阅读《少年中国说》。

课后心得:

 

何德权

TAG标签:#敬业 #乐业 #人教版 #教案 #上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