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国石》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国石》优秀教案范文

笔墨馆 人气:2.85W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国石》优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国石》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国石》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做然酷似盛誉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这一课,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的问题真多,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来读课文,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学习过的方法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

1、检测字词。

2、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看一看能否读准它们。

3、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觉得战友们很珍爱中国石?

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并指导朗读。(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

3、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战士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弄清我发现中国石的经过,有条理地进行复述。

3、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导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中国石》。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理清层次,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对国家的深切的爱。

1、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给学生标准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分层。

3、交流:全文分为三层:

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

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

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三、再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战士对国家的深深的爱。

1、默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体会到的?切入到文章中去,指导朗读。(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内容)

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对祖国的爱?

A、(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B、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C、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D、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y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结合语文天地D4的读一读,注意引号。

E、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拓展:

1、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傣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2、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吉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3、老师小结。

4、战士之所以将这块石头当作宝贝一样,是因为战士在这块像祖国版图的石头上面寄托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这正是这它神奇所在,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石头的故事,请大家听听,说说这块石头又神奇在哪里?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猎人海力布。

四、指导生字:

1、姗、视、酷、偎等字的写法。

2、戈、繁、存、览等字的部首。

3、板和版、颗和棵的区别。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海力布的故事请给家人听,并和家人探讨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3、练习写生字。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国石》优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 “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

2、学生准备:查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 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3、 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8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及大家对它的珍视。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写了“中国石”成为大家的至宝。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评析: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怎样分段,而是在多种形式的配合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段,即方法比结果更重要。]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5)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评析: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评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掌握的有关戈壁滩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六)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评析:让学生选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习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写的很有兴致。]

(七)作业: 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