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公文文书>交际礼仪文书>稿件>年初植树讲话稿

年初植树讲话稿

笔墨馆 人气:4.07K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讲话稿,讲话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还是对讲话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年初植树讲话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初植树讲话稿

年初植树讲话稿1

老师、同学们:

三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三月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三月更是植树的好日子。3月12日,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植树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树不屈的风骨。除了这种精神的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

树,它不仅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能美化环境,是城市的忠诚卫士,它用它特有的颜色为城市披上绿色的新装。这个忠诚的城市卫士,为了美化城市,还真做了不少的“工作”呢!比如绿树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它还是吸收氮气、二氧化碳、臭氧的天然净化物,并且具有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吸粉尘、噪音等功能。所有这些,都使人们高度重视绿树的作用。如今,植树造林已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成为时代的追求。

漫步在校园中,我常看到许多同学主动弯下腰捡起教室里、走道上、楼梯间、花坛内的杂物;行走时主动绕开草坪;课间主动关上不需要开的电灯等等;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举止中,我看到了我们同学们的爱心和主人翁的意识。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是我们经二路小学全体师生共同的家,美化环境要靠大家!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校内保护花草,给花坛里的小花浇一点水,给操场上的小树培一培土,一起来美化绿化我们的校园。除此之外我们同学更要争做绿化宣传员、环保小卫士,要爱护我们校园中的一草一木,爱护我们这个城市中的一草一木。走出校门让我们牢记,多走几步,不穿越绿化带,不践踏绿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吧,把我们的爱心倾注到我们的举手投足之中,留住身边的每一点绿,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美丽常在!

年初植树讲话稿2

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意盎然、万象更新,区五套班子领导、区直机关干部、驻军官兵在这里共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目的是动员全区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绿化美化活动,共同营造植绿爱绿护绿、迎办绿色亚运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抓好生态建设,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实施青山绿地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加大森林公园建设和改造生态公益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区森林覆盖率36%,林木绿化率40.5%。

3月份是创建文明城市“爱绿护绿宣传月”,全区人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环保城市的目标,抓住有利时机,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迅速掀起植树造林高潮。

一要增强全民义务植树的意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

二要广泛开展植树活动。积极发动干部群众对自家房前屋

后及天台、阳台进行绿化美化,积极参与植纪念树、造纪念林、认种认养等形式多样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领导。绿化委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努力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紧紧围绕全民义务植树这个中心,不断拓宽义务植树的形式,组织适龄公民参加植树造林,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为了保护XX的绿色、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请广大市民自觉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携手让XX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共建富裕和谐、环境友好的新XX。

谢谢!

年初植树讲话稿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

再过两天,就是3月12日了,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吗?对,是我国的植树节。女老师们刚刚过了快乐的妇女节,我们又即将迎来全世界期盼的植树节。我今天在国旗下演讲的内容题目是:植树节,我们期待绿水青山。

很多同学都知道,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的能赖以生存的地方,但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乱排废气,地球上的植被在正逐渐地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全球气温上升,地球母亲千疮百孔。植树造林,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植树节就成了我们所有地球儿女营造绿色环境,期待绿水青山,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1979年2月,我国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1872年4月10日,美国的加州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我国1980年3月12日,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如的治病种杏。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病情不严重的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植树造林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播下一颗绿色的种子,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希望。

爱树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操,一种文化。人人都喜欢绿色环境,但并不见得人人都自觉爱护并创造绿色环境。同学们,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在自己家的庭前、屋后栽一棵树,养一盆花,或在我们的班级中种一些绿色植物,养几盆花等。在法国巴黎有这样一个习俗:婴儿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树,上学时栽一棵求知树,18岁时栽一棵青春树,大学毕业栽一棵成才树,结婚时栽一棵同心树,一个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树。这样,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点点新绿,栽出片片生机,栽出不断扩大的生存空间,栽出无边无际的波涛汹涌的森林之海,那无所不在的森林,也将染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染绿它的历史,染绿它的风俗习惯。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绿化面积很低的国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我国的木材的砍伐量却是世界第一,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绿色生命,爱护绿化,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不仅要节约纸张,少用一次性筷子之外,更要多多植树,绿化祖国。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不能为保护校园美丽的`环境出一份力气,尽一点责任。在校园中,我们要保护草坪,爱护植被,不要去踩踏它们,不乱扔垃圾。为此,希望大家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都能力所及地保护周围的环境,随手拾起地上的垃圾,劝阻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人,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摘树叶,不踩踏草地,有条件的同学在家里种一棵小树或栽一盆花,让绿在身边,花在眼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做绿色的小天使,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年初植树讲话稿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演讲的机会。我大声呼吁的题目是《让我们种下生命之树》。

去年年初,有很多人还不知道“霾”字该怎么写。如今空气中的颗粒物已被人们吸入肺部,随我们的血液流动着。今天,我向着这灰蒙蒙的天,这灰蒙蒙的人心,衷心劝告:种下你的生命之树吧!

你改悔吧,万物的灵长们!放下你手中磨得锃亮的刀斧,回首望望在你手中倒下的一棵棵撑起生命的柱子。你就不怕天塌下来,将你砸成树桩吗?从前这里是林深树密苍翠欲滴,骄阳普照鸟语花香,万物栖息于此。现在这里是树桩在控诉小草在低泣,雾霭笼罩日月无光!这种圣地,怎容得你如此卑劣手段,如此灰暗的心灵涉足?

你改悔吧!哈佛校训所言:“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就在这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的明媚春日,用你罪恶的双手栽下树苗,那时洗净你污浊的圣泉啊!

你改悔吧!我的朋友。趁着阳光依在,虽然和阳光隔着厚厚的霾。车来车往,厂房冒起阵阵黑烟直入云层,排挤开了城市本应有的明朗和健康。人们无法辨认他人俊美的面庞,因为隔着口罩——甚至是防毒面具。整洁得光鲜地出门,却灰头土脸地回家。洗脸?洗脸有什么用,真正需洗净的,是人内心的丑恶啊!也许你长途跋涉,去寻一方净土。可被你留下脚印的地方,又会笼上薄纱。

你改悔吧!将车留在地下室,乘公共工具出行,用纯净的心灵当作强有力的吸尘器,走吸人与大自然不该有的隔阂!

你改悔吧,朋友!府南河,以前是清澈的雨露,是流淌着的甘霖。现在,它的代名词是污浊,是有毒液,是发黑的粘稠液体。我们在一个流动垃圾厂旁边,咀嚼着你所丢弃的难以下咽的食物,饮着恶臭的工业废水而心安理得。路过的行人随手将垃圾甩入,却也溅不起水珠,溅起的,是你内心的波澜啊!绝对不能让它成为“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你改悔吧!虽然这条小溪已死多年,你也无法将它救活,可你至少能让别人意识到,鞭尸是无趣的,是有害的呀!不要再将丑恶给予那些流体,那本来是大自然的精灵,可如今却被人们蹂躏着尸体的不明物质。现在需要你,你,你,还有你和我们一同拯救我们这地球,这河流啊!

植树节已过去了,而大自然的生命之花已经盛开。但是,生命的生长不是时时刻刻存在吗?生命之树不是一年四季都在生长吗?种下生命之树是不分季节,不分彼此,不分白天与黑夜的吗!只要你种,哪怕你种下的是一棵小草,那也是生命之绿呀!

让我们都来种下生命之树,让我们一起唤醒沉睡已久的生命之绿吧!

谢谢!

TAG标签:#植树 #讲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