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单元作文>高中第三册作文>有关木兰诗作文7篇

有关木兰诗作文7篇

笔墨馆 人气:5.72K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木兰诗作文7篇

木兰诗作文 篇1

木兰从军归家后,木兰是个女孩这件事顿时在军中传得沸沸扬扬,在百姓家中,这件事也成了茶余饭后的佳话,可以说真是弄得个满城风雨。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可汗和大臣们的耳朵里,根据军法条文,女子不能入军营,违令者当属“死罪”。

可汗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处置花木兰。大家觉得这件事很难处理,花木兰犯了军中法令,是犯了王法,可木兰功勋卓著,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王法与功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大臣们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军法如山,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如果不追究花木兰,那怎么向黎民百姓交代?以后又怎么以王法服人?那国家将

何以治理?更多的人认为花木兰固然有罪,但她在多少次战事中出谋划策、英勇善战,一次又一次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每次战事中,她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是一般男儿所不能比的;这十几年来,尽管战争那样残酷,战斗那样激烈,花木兰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退却过;花木兰还善于跟同行的一般战士谈心,在不少关键时刻,她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总之,木兰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大臣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可汗也被弄得举棋不定。可汗和大臣们的议论很快就传到了木兰的耳中,传到了木兰的乡亲们的耳中。木兰得知此事后,却神态自若,没有一丝害怕。乡亲们得知后都来到木兰家。乡亲们对木兰说:“木兰,你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支持你,如果可汗要杀你,他就是个昏君!”木兰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谢谢你们!可我毕竟还是触犯了军法,王法无情。如果我死了,也是上天注定的。可汗处死我,也是为了维护王法,我死得其所。”这时,木兰的家人早已泪流满面。

在皇宫里,大臣们还在讨论中,这时一个军士进去报告:说有许多老百姓跪在城门口,求可汗饶木兰不死。可汗和大臣们都来到城墙上,只见城下面是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全城的老百姓都在这儿了。见可汗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说:“木兰为了我们百姓的安宁,一个人在外十几年征战,如今如果杀了她,真是没天理啊!”这时,百姓们都这样大声喊着。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这样说:“木兰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们不能杀了她!”甚至连一个三岁的小孩也开了口:“木兰姐姐是

我们的英雄,谁杀了她就是坏人!” 城下的百姓群情激昂。可汗和大臣们会意地笑了。可汗对城下的百姓说:“你们说得对,我不能枉杀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会顺从民意的。”接着,可汗还当场封花木兰为“女中豪杰”。可汗还说:“木兰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上战场的女英雄,我将撤销不准女儿上战场的军令,以后凡是武艺高强的女子都可上战场。”这时,城下的百姓都欢呼起来。百姓们夸可汗决策英明。 这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花木兰的爱国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将流芳百世。

木兰诗作文 篇2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诗》叙述的是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一个聪明、善良、心灵手巧、女儿柔长、忍辱负重、情义难当……这个人就是花木兰,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感人事件名传千古。

木兰和战友们一起在战场上英勇的拼杀着,战争是那样的残酷,皇上得知木兰的功绩后,就封木兰为阵前先锋,从这以后,屡立战功。

脱下战袍,皇上封她官爵、赏赐她土地、银两,她都不接受,她唯一想的是回家,恢复自己的女儿身。直到这时,军中的兄弟才知道木兰原来是个女儿身。

看完了这个电视剧,我非常敬佩花木兰,她,是个多么懂事的女儿呀!父亲年纪大了,不能去打仗,而弟弟又小,她既舍不得父亲,又疼爱弟弟,竟女扮男装,在军中摸爬滚打了那么久。她这样地为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家庭分担忧愁,而我们呢?我们虽然不能像木兰一样去厮杀战场,但我们可以想着为父母分担点家务活,让他们轻松些。

木兰诗作文 篇3

木兰诗(一)

木兰万里迢迢,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跃过一座座山,跨过一座座关。他们就在野外过夜,连个帐篷都没有,打更的声音夹杂在北方的寒气中,寒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终于,她来到了战场上,与敌人战斗起来她虽然是个姑娘,却智勇双全、勇气可加。

在短短几年中,就立下战功无数,从普普通通的士兵变成了英勇神威的将军。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经过十几年的战争,胡兵终于战败服输。许多将军战死了,木兰和幸存者凯旋归来。

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木兰诗(二)

唧唧复唧唧,木兰抚筝琴。不闻绕梁音,惟闻子叹息。

问子何所思,问子何所忆。子亦无所思,子亦无所忆。昨夜见红帖,可汗纳宫女。诏书十二卷,卷卷有娘名。阿娘无大女,木兰无阿姊。愿为市衣裙,从此替娘去。

东市买红妆,西市买花黄,南市买胭脂,北市买裙装。旦辞爷娘去,暮宿倒座房。不闻爷娘唤子声,但闻厨灶瓢盆鸣锵锵。旦辞厨灶去,暮至宫边流。不闻爷娘唤子声,但闻河干浣纱鸣哗哗。

晨昏赴织机,采梅度荆棘。朔气传鸡鸣,烛光照素衣。奴婢劳累死,侍姬步青云。

入宫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为婢十二年,赏赐出嫁妆。可汗问所欲,木兰不愿作宫嫱,愿驰千里足,送女还故乡。

爷娘闻子来,出门相扶将;长兄闻弟来,弃卷出书房;小妹闻兄来,入厨启灶烹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侍婢装,着我男儿裳。当窗束发冠,对镜卸粉妆。出门看女伴,女伴皆惊忙:同作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儿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三)

唧唧复唧唧,想吃肯德基。不闻口水声,惟闻女叹息文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把汉堡思,女把鸡翅忆。

昨夜见鸡券,节曰大减价。鸡券十二张,张张有鸡翅。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去肯德基,从此替爷吃。

东店买汉堡,西店买饮料,南店买鸡翅,北店买薯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汉堡香味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鸡翅香味鸣啾啾。

万里越长城,珠峰度若飞。银行送金币,皇上发毛衣。母鸡年年死,木兰十年归。

归来见孔子,孔子坐天堂。鸡券十二张,赏鸡百千筐。孔子问所欲,木兰不愿做天使,愿驰千里鸡,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啊姊闻妹来,想吃肯德基: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准备吃。开我东阁锅,取我西阁勺,脱我战时袍,着我餐时巾,当窗取碗筷,对镜吃起来。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这么馋。

雄兔嘴三瓣,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吃,安能辨我馋不馋?

木兰诗作文 篇4

“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豫剧,唱出了女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气概,这一段唱的就是花木兰。

花木兰听来并不像是一个真正的典型女孩。原本印象中的女孩,是生于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弱柳扶风的古典女子,眼前这位女扮男装赴戎机的女子,确实与我心中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大相径庭。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她,果敢、孝顺又坚强,在当时的社会,闺房织布的弱女子,又能有何作为?叹息中的承诺,思念中的“不罢休”的誓言,见识不广,却立志替父从军,难能可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她,奔赴前线,英勇善战,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我不知,她是否在黑暗的角落里啜泣过,呼唤自己的家乡;她是否想过做一个无人知晓的逃兵,与家人共度时光,也无从知道。我只知道十年的坚持,需要何等的毅力?

“木兰不用尚书郎”的她,淡泊名利,甚至不慕名利。其实,为官多好!在身经百战后,百姓们的拥护,一定会使她成为一个成功的官员,有着丰厚的俸禄,供养着她和她的家人。也许,还朝辞官,是因为她内心中的一片纯洁。

十年多的磨练,她也从风华正茂的少女变为了普通的女人,但她在我心中从未曾老过,披着盔甲,寒冷的铁的光芒,勾勒出坚硬的线条,她的心一片纯洁。她并不是我心中的古典女子,但此时,我心中关于她的零散形象渐渐拼出了近乎完美的剪影——坚强,机智!

木兰诗作文 篇5

我在语文课本上学了《替父从军》这篇课文后,对文章中的主人公花木兰产生很大的兴趣。

暑假期间,我找来《花木兰》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书中的花木兰,从小爱好习武练功,在父亲的帮助下,熟读兵书,练就一身的好武艺(看到花木兰练功的决心,我想到自己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缺乏恒心和毅力习武练功和文化知识的学习确实存在一些区别:练功更多地考验人的体力和意志,会让我们因为腰酸背疼而放弃;后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方法,刻苦的同时也离不开技巧。但是,花木兰可以成为我的榜样,至少,我知道认准目标之后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花木兰还很孝顺,为了不让年老的父亲上战场打仗,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凭借自己一身的好武艺,在多年的征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我从心里佩服她!读完《花木兰》这本书,书中的花木长帮助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更乐于做一个亲近家人的好孩子。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读后感一花木兰是一个历史人物,让孩子跨越字面与书中人物交流,本身就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值得肯定的是,小作者准确把握了花木兰的特点,顺利地将书中内容与自身实际结合,产生合情合理的想法,感情是真实...

暑假里,我读了《花木兰》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花木兰生于北魏年间,那时,北魏连年打仗,朝廷四处征召士兵。木兰想到父亲年龄太大,弟弟年龄太小,不忍也不能让他们上前线,可是,如果家里没人应征,谁来报效朝廷?于是,孝顺的木兰想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虽然是女子,但和男子比起来,也一点不差,甚至比男子更坚强、勇猛。战场上十几年过去了,木兰随军南征北战,建立了无数战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读了《花木兰》的故事后,我不由而然升起了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们要向花木兰学习,学习她为了父亲女扮男装从军的精神,学习她对父母的孝顺。当然,我们现在不需要代父从军了,我想,现在的我们只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父母干些利索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就是在孝顺父母。但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花木兰的勇敢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虽然现在我们不要面对战争,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像花木兰那样勇敢面对,决不能屈服、害怕,要向花木兰学习,做个强者!可是,我们有些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常常以自己是女生为借口,逃避困难,好像总觉得自己不如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是女生,但她不是比男生做得更好吗?我的女同学们,不要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了,向花木兰学习,勇敢、坚强,争取做当代的花木兰吧!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

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木兰诗作文 篇6

在战场上,远远眺望,就看见一名气宇轩昂、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是谁呢?哦,原来她就是远近名扬的花木兰,在她身上可是发生过一件被世人称颂的故事哟!

话说,这件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一天木兰听说,在街上粘贴了可汗要大规模征兵的文告,总共有十二卷,每一卷都有爹爹的名字。木兰从小就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想到爹爹没有长大成人儿子,木兰没有长兄,而爹爹已是年老迈衰,哪里能承受得住战争所要吃的苦。于是,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偷偷地准备了出征所要的东西。第二天,留下一封信,就独自一人上路了。

到了战场上,木兰尽情的发挥才能,勇敢、果断地迁灭敌人。看,战场上,那身穿铠甲,手持英枪,骑着战马,正带领着将士们突破层层包围,冲入敌人阵营,奋勇杀敌的人就是木兰。看,她是那么的矫健,那么的英勇,吓得敌人纷纷跪地求饶。

时间如流水,战士们终于凯旋归来。木兰不愿作尚书郎,只愿持千里足,回到她朝思暮想的故乡。木兰回乡的事传到了她所在村庄,整个村庄都沸腾起来了,都欢呼起来了。年老的相互掺扶着迎出成外,年轻的敲锣打鼓迎出成外,小孩子连蹦带跳的跑出成外,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迎接木兰。木兰的父母亲更是兴奋不已,他们日思夜想的女儿就要回来了。听,远处正传来清脆的马蹄声,一名将军,正带着一群兵马,赶往这边。木兰老远就看见自己的父母了,而木兰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女儿就激动地流下热泪。木兰下马,奔向爹娘,涌入爹娘的怀抱。此时此刻,在场的人无不被这情景所感动,流下了感动中带有喜悦的泪水。木兰扶着双亲,村民拥着将士们,一起回到木兰久违的家。木兰的姐姐三步合作两步走,欣喜的迎出门外。逝别多年,别提心里有多高兴,情不自禁的相拥起来。咦!怎么不见弟弟呢?他呀,正在霍霍地磨刀要宰杀猪羊,说是要为你接风洗尘呢!木兰听到这个惊喜的事,脸上都笑开了花。她回到旧时住的房间,脱下战袍,换上旧时的衣裳,对镜梳理云鬓。走出门去看望战友,战友们都惊呆了,向木兰的父亲说到:“没想到大爷还有个这么美的女儿”。木兰的父亲笑了笑,说:“这就是木兰啊!”就在这一瞬间,将士们感觉时间就此停止了,将士们不敢相信与木兰同行了十二载,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从此,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就传开了,个个都说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巾帼英雄。

木兰诗作文 篇7

每个人,都在匆匆行走。急忙地从宿舍赶往食堂,赶紧买点儿早餐,顺便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一股脑儿跑到教室……一脸的倦怠,无数口粗气……朝阳下,鼻梁上的汗珠细渗,闪着晶莹的光。可生命之树,不是仅仅依靠这匆匆而常青。

木兰树下,驻足,环顾,仰望。最让我依恋的,是那带点儿绿苔的瘦而散的木兰枝,错落无致,时而交叉——伸向天空,是在拥抱空气和淡蓝的天?还是像他一样,一样地停下来,看我,抑或看它自己?它们,现在都还没有叶子,也没有花。

我总在想,树和树之间会不会也有这样一种对话——和人一样?然而一样又怎么样?不一样又如何?对自己而言,就是这种生存状态。听着别人的话,而又活出自己。

是的,生命,总需要不停的回首和畅想。

木兰至少没有因为人们的漠视而枯萎——人们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只有花才代表着光彩的绽放。于是,又是一年木兰花开时,白的,粉的;淡的,浓的;疏落的,茂盛的;花骨朵的,盛放的;烁于枝头的,凋零尘土的……游人如织,拍照,摄影,嬉笑,赞美,在这轻微的香气里。

凝神看着,总感觉它的芯总是向着天——这澄净的天空中有些什么值得期待,如同这阳光下的木兰是游人们的期待一样,被一根树枝托着,像一个洋溢着生命的莲花灯盏,一直想要向上升开去。无故地望了一下天空,似乎,真的什么都没有。

……

晚风,细雨,灯下的木兰路,站了一排开着木兰花的木兰树。枝上一片,地上一片,还有融化了香味的雨,飘洒,没了喧哗。雨中,没有悲泣,没有欢笑,只有雨吻花、吻叶、吻大地的细微,还有花、叶与大地拥抱的细碎。

树和树之间会不会有和人一样的对话?

木兰静对。也许,它在享受这个过程,所有的过程。

是的,生命,确实需要不停地回首和畅想。

新的一天,也许是同样一群人,重复的往来宿舍、食堂、教室。我也一样,行走在木兰路上。木兰白了、粉红了一地,对于某些人来说,有些事情总来都是这么突然。可是,它们就这样铺着,像曾经开放在枝头一样,在大地上盛放。

如果,我是木兰,许是这土地也是我的生命延续的场所。它是我的依靠,当然,在某个层面上,我还是属于它,当然不是献身。就好像,土地,连同天空,还有这么一株木兰一起,才最终组成了这么一株木兰似的。

有人说,谢幕了。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有这样的宿命,但是它们曾经至少绽放过。听着,所以总觉得有些悲凉。可是,生命之树常青;可是,幕布从未落下。

人,总好像无法懂得草木的心。明明在木兰的枝节上,努力地伸展出了细小的绿意,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和往常瘦小的枝、盛放的花一样,骨子里总透着韧劲。风雨里,阳光下,一个劲儿地生长。

因为生命,需要不停地回首和畅想。

……

我的心里,有一首“木兰诗”。

TAG标签:#木兰诗作文 #木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