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话题作文>成长作文>命运作文>环境改变命运作文

环境改变命运作文

笔墨馆 人气:7.04K

人在这一生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可以影响别人,甚至决定或改变一介人的命运,但是只要人可以适应环境,就一定可以改变环境,将其被动化为主动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境改变命运作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环境改变命运作文

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谈到这一问题,我们自然会想起西晋思想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现在常用来比喻经常与优秀人才一起交往,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的确,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品行。古往今来,有许多真实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

这个事例很好地说明了“近朱者赤”的道理。《论语·里仁》云:“见贤思齐焉。”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人也会通过努力,去赶超他们。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会变得恶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这样的例子。

解放前,一位名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的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是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受到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这可谓是对“近墨者黑”最好的诠释了。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之大了。古时孟母三迁,正是由于深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联系到现在,我们仍是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眼睛不够明亮,内心亦不够成熟,“近墨”难免变“黑”,故而何不“近朱”呢?因此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明辨是非,尽量做到“交益友而不交损友”。让我们通过与益友的交往,不断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篇二:环境改变命运作文

天那边,我的理解是与我们现代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跟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大不相同,这里的人们无知、闭塞,墨守成规。当支教大学生许小萌和蒋可可来到这里时,罗老师对他们的抵触心理,揭示了生活在这大山里人的害怕改变、难以接受新鲜事物的真实状态。但是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改变这种现状还是有希望的。城里来的老师很新鲜,能够带给小朋友们一些新鲜事物,这些东西可以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希望,改变目前不满意状态的希望。但支教老师只是杯水车薪,他们一来只待几个月,对乡村教育起不到根本作用,真正的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可是他们的父母为了谋生计都外出打工了,谈何家庭,谈何教育,这就演变成社会问题了。

联系到现在很多留守儿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跟缺少了完整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是如何让他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家庭呢?如何让我们的育心经典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走进这些家庭呢?让大山里的孩子也受益!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是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孩子,他们注定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即使他们竭尽全力考上城里的大学,走出去了,但是他们的世界跟城里的世界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如何能更好的融入新的世界呢?当他们稚嫩还不够成熟的心理面对这一切时,如果没有好的领路人及时开导他们,他们很可能想不开犯错走极端。当他们犯错时,我们不能把错完全归就在他们自己身上。这是个社会问题,他们只是这些目前不可调和问题下的牺牲品。

还有蒋可可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他自身没有至诚的信念,在外力诱惑下的所谓信念不是无坚不摧的。只有自己笃信了,才能笃行!才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还有许小萌和蒋可可最终分手的原因是他们志不同道不合,这样的感情是不会长久的。只要志同道合,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都会天长地久的。

王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教育如何才能改变命运?只要让孩子从小接受经典教育的熏陶,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可是我想问的是如何才能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呢?谁又能给他们良好的家庭教育呢?真正的好老师在哪里?我理解真正的好老师是家长,而且是一辈子的老师。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匆匆过客,只有家长才能引领孩子一辈子。本地老师和支教老师算不算好老师呢?我认为都不算的,他们再用心只是从自己的出发点考虑问题,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这样。但是作为家长有责任有义务这样为孩子考虑。与大山里的人们相比,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现代环境何其幸运,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不珍惜,有些先进教育理念他们知道了(比如育心经典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但是真正愿意了解她、认可她、笃信笃行她的又有多少呢?),但是可能害怕改变,或者有这样那样的借口,让他们的孩子错失良好的教育机会,这样的他们除了生活环境比大山里好些,他们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又能比大山里那些好多少呢?他们自己都不能突破自己、以身作则,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呢?真为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感到惋惜!

TAG标签:#环境 #改变命运 #